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4385

2024春季学期
48166人加入学习
(293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战略,出台了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了一系列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推动党和国家商发生历史性变革。

[展开全文]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

[展开全文]

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的主题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展开全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他知识领域内容(历史学、政治学、法学、文化学、新闻学、军事学)

[展开全文]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

[展开全文]

专题一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理论成果

1.1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述

0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有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者所不段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想发展一般规律的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行动指南。

02、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_

03、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04、为什么要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展开全文]

毛泽东思想是

[展开全文]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1.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历史条件(1)时代背景(2)理论渊源(3)实践基础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时代背景: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阶级革命时代,战争与革命成为时代主题。
  2. 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时代。它使中国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新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3. 中国在革命取得胜利后,又经历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西方国家不仅对我国实行持续的封锁禁运,还极力推行和平演变战略。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渊源: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帮助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中国革命从此有了科学的指导思想。

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是毛泽东思想最为重要的理论渊源。

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经历了千辛万苦的奋斗历程,有成功的宝贵经验,也有失败的惨痛教训。毛泽东思想正是对这些经验教训进行深刻总结形成的理论成果。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成功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

2.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

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过程中,在总结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四个阶段:1.萌芽2.形成3.成熟4.继续发展。

毛泽东思想的萌芽

时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4.1-1927.7)

著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

中国社会各阶段的分析:

发表时间:1925年12月1日

主要内容:以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分析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辨明了中国革命的敌人和朋友,从而集中力当时党内的正确主张,初步提出关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思想。

结论:无产阶级要团结占全国人口多数的一切半无产阶级【主要是贫农】、小资产阶级【主要是中农】,争取中产阶级【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的】左翼,以打倒帝国主义、军阀、官僚、地主、买办阶级以及中产阶级的右翼,建立各革命阶级的联合统治,反对在中国建立民族资产阶级一阶级统治的国家。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前、中期(1927.8-1934.12)

著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写于1928年10月《井冈山的斗争》写于1928年1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写于1930年1月《反对本本主义》写于1930年5月等

总结了共产党领导武器起义和开辟农村根据地的经验,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特点创立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为反对当时中国工农红军中的教条主义思想而写的关于调查研究问题的重要著作。

第一次鲜明地提出“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等著名论断;阐明了社会调查的重要意义;揭露了教条主义的错误及其对革命事业的危害,阐述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的实际庆坤过去相结合的重要性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

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必须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具体实践中,在同党内一度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的斗争中,逐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毛泽东思想的成熟

时间: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到中共七大(1935.1-1945.4)

著作:《实践论》《矛盾论》《<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

《实践论》写于1937年7月《矛盾论》写于1937年8月

[展开全文]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同:①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②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⑥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展开全文]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条件:①科学发展是在深刻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新的阶段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②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入总结改革开发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③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分析国际形势、顺应世界发展趋势、借鉴国外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

[展开全文]

1是什么、2为什么、3如何做。

[展开全文]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展开全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在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不屑懈探索基础上,继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必然结论,既贯穿了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又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进到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和基本模式,对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要求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发展速度与效益、市场机制与宏观调控、改革,发展,稳定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一系列重大关系,在大力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促进政治、文化、社会共同发展,解决好与经济增长相关的各种社会问题。科学发展观提出统筹兼顾的根本要求,把发展看作是相互推进、系统协调的过程,强调总揽全局,科学筹划,协调发展,兼顾各方,使各个方面、各个环节协调一致的运转。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中华民族的长远利益,以前瞻的眼光创新发展模式、健全发展机制,提高发展质量,努力实现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良性互动。科学发展观坚持正确处理中心与全面、重点与非重点、平衡与不平衡的关系,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发展的均衡和协调。

[展开全文]

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

[展开全文]

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其他知识领域的内容。

(1)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近代中国面临的问题

(2)马克思主义具有其他“主义”所没有的真理力量。

弘扬科学真理,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

马克思主义:

揭示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始终站在时代前沿。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

(1)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研究和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中的实际问题。

(2)总结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经验,从而认识和掌握客观规律,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新的内容。

(3)运用中国人民喜闻乐见的民族语言来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

必须实现马克思中国化的两大原因:

(1)解决中国问题的需要,(2)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内在要求。

 

[展开全文]

 

二者都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

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渊源,

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发展和创新

毛泽东思想:

  是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角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形成的适合中国情况的指导思想。

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

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科学发展观:

新形式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展开全文]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邓小平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对邓小平理论的创立做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
邓小平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外部条件、政治保障、战略部骤、党的领导和依靠力量以及祖国统一等一系列基本问题,指导我们党制定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他是贯通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经济、政治、科技、教育、文化、民族、军事、外交、统一战线 、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三. 邓小平理论指导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邓小平强调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领导我们党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指导我们党正确认识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和根本任务,制定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突出强调“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领导我们党有步骤地展开各方面体制改革,勇敢打开对外开放的大门;反复强调“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必须抓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实现社会全面进步;创造性提出“一国两制”科学构想,指导我们实现香港、澳门平稳过渡和顺利回归,推动海峡两岸关系打开新局面;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的两大问题,领导我们党及时调整各方面政策,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难得历史机遇和良好外部环境;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骤精会神抓党的建设,使党的建设充满新的生机活力。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作出的这一系列重大决策,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步一步推向前进。

[展开全文]

1.与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学习苏联的,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苏联片面强调重工业建设,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而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在处理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等问题上,我们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2.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理论成果主要体现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毛泽东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3.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党领袖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它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它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初步探索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即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始终牢牢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不放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