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4385

2024春季学期
48164人加入学习
(293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

[展开全文]

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第一次把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任务正式提到全党面前。也留给了以胡锦涛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核心是什么?重点如何做?关键在哪里?这一系列问题,都需要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的--给出回答,胡锦涛先后到河北,陕西、四川等地考察工作,92004年1月21日,胡锦涛在河北考察工作)围绕党的建设等问题,(2004年4月24日,胡锦涛在海南考察工作)进行深入调研,共他中央政治局常委同志也分赴各地,在考察中深入探索和研究,这个重要课题。从世界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规律。2004年9月16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决定鲜明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我们党成为执政党,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重点在于做到五个坚持,着重提高五种能力。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加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紧密联系治国理政的实践,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胡锦涛同志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指出:回顾90年,中国的发展进步,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办好中国的事情有,关键在党。党员先进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存和发展过程中,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重大问题,所谓,共产党员的先进性指的是党员个人和党员群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在思想、政治、组织等方面所展现出来的,与一般群人相比较能够自觉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人类社会进步方赂和趋势的行为和特征。中共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决策。2002年12月15日,胡锦涛在中央组织部上报的《关于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几个问题的请示》上作了重要批示: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涉及全党,政策性强,任务繁重,意义重大。必须切实加强领导,认真搞好试点,精心策划,周密组织,务见成效。在试点的基础上,2004年,中央正式发出通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从2005年1月开始,用一年半左右的时间,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先进性教育活动期间,全国市以上单位,先后召开先进性教育活动,与党的先进性建设理论研讨会1000多次,交流论文近6万篇,先进性教育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2006年6月30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5周年暨总结,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大会在北京举行。胡锦涛指出:这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始终保持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随着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发展而不断发展的保持先进性,需要根据国情,世情、党情的变化,在继承党先进性的基础上,不断赋予党的先进性的时代内涵,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同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是紧密联系,相互促进的,内在地统一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之中,面对执政条件和社会环境的深刻变化,我们要继续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奋勇前进。

[展开全文]

从2002年10月起,中央电视台每年推出的“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在社会上均引起强烈反响,从人民公仆郑培民,航天英雄杨利伟独臂英雄丁晓兵,爱心歌手丛飞,到乡邮递员王顺友,好军怕她的华益慰,自立自强的优秀大学生洪战辉,70多年前参加长征的红军群体等,虽然他们的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他们的故事都让人热泪盈眶,震撼人们的心灵,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种理想,一种信念,一种精神,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命题,2007年胡锦涛同志在“6.25”重要讲话中强调,要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2007年10月在党的十七大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进一步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亡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向,胡锦涛同志的多次阐述,说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丰富的内涵,具体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包括四个方面的基本内容,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决定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性质和方向。1848年2月《共产党宣言》发表:代表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结合中国实际,完成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飞跃,事实证明,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这一共同理想,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历史证明,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囿于历史局限性,终归失败,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代表有识之士在反复对比各种主义后,认识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巨大成就,坚强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它是一个民族赖以身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主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华民族形成了勇于改革,敢于创新的时代精神,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相互交交融,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中国精神,这一精神,包括在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雷锋精神,两弹一星精神等优良传统,包括改革开放新时期形成的创业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优良传统,社会主久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2006年3月4日,胡锦涛同志在参加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民盟,民进界委员联组讨论时提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概括精辟,内涵深刻,贯穿社会生活各个领域。覆盖各个利益群体,涵盖了人生态度,社会风尚的方方面面,当今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是社会主义制度在价值层面的本质规定,在当前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思想大活跃,观念大碰撞。文化大交融的背景下,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极强的现实针对性。

[展开全文]

作为一种社会理想,和谐社会历来是人们追求的美好目标,中国历来有“和为贵”“和睦亲善”的民族传统,在国外,从莫尔的《乌托邦》到欧文、傅立叶创办“和谐社会”等都是对和对和谐社会的渴望和追求,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充分肯定了空想社会主义者社会和谐的思想,并绘就了未来和谐社会的美好蓝图。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中国共产党人,在总结国内外关于和谐社会构想的基础上,创新性的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理论,2002年11月,党的十六大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社会更加和谐”的要求。2004年9月,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2月,胡锦涛在中央党校参加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时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问题作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他提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这几个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需要全面把握和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科发展观后提出的又一重大战略思想,胡锦涛明确指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我们要从“大社会”着眼,把和谐社会建设落实到包括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在内的和国家全部工作之中,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社会和谐央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取决于发展的协调性,只有社会生产力发展了我们才能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同时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还要从“小社会”着手,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加社会创造活力,走共同富裕道路,推动社公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从2003年开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试点在全国陆续展开,到2008年实现了全面覆盖,参合人口数从试点初期的0.8亿元逐年稳步增长,截至2012年6月底,参合人口达到8.12亿人,参合率达到95%以上,2012年新农合人均筹资水平达300元,最高支付限额逾6万元,实际住院补偿比达到55%,农民告别了“小病拖、大病扛”的历史,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解决贫困地区的孩子上学问题,2005年12月24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通知指出:全部多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两免一补”政策覆盖全国40多万所农村中小学,惠及近一亿五千万学生,类似这样构建社会和谐的惠民玫策还有很多,如个人所得税起征点的提高,连续多年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大幅提高国家扶贫标准和城乡低保补助标准等等,构建社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它始终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的发展阶段又会对社会和谐提出更高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我们要把目标与过程相统一,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我们孜孜不倦的目标。

[展开全文]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们确立以后,党一直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作为坚定的奋斗目标之一。1982年党的十二大向全党宣示,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是我们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进入新世纪,胡锦涛指出:我们要始终牢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必须更高地举起人民民主的旗帜。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这是党的文件首次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将人民民主提升到“社会主玉兔的生命”之高度。表明了我们党充分认识到人民民主的极端重要性和发展民主政治的坚定决心,科学发展观强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的就是要坚持好,发展好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我们党领导人民在长期革命、建设、改革实践中,经过反复探索,不断总结,逐步建立起一套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形成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每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胡锦涛反复强调:这些制度,集中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怎么治的特点和优势,必须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民主形式方面的伟大创造,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广泛性、包容性。2006年2月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人民政协工作的意见》以党的文件形式第一次明确指出: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桶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充分肯定了协商民主在中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2006年9月19日,浙江省温岭市松门镇政府在四楼会议室召开了第19期民主恳谈会,在会主题是关于鱼粉加工企业集聚区建设问题,集中谈论三种方案,一是认同搬迁,但必须注意环保,二是反对,认为集中搬迁未必能做好环保,不如让企业就地整改,三是认为不能搞一刀切,会上通过激烈的辩论,一致通过搬迁方案,并形成决议,这样的民主恳谈会只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一个缩影,坚持通过充分协商形成共识,凝聚力量,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充分调动各方面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坚定不移地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是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保障。依法治国,前提是有法可依,基础是提高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法。在依法治国方略的指导下,截至2011年8月底,我国已制定法律240部,行政法规706部,地方性法规8600多部,内容涵盖社会关系的各个方面,法律体系内部总体做到了科学和谐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离不开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作为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深化与人民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相适应,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我们所要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下的民主政治,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民主政治,政治体制改革涉及到国家政治体制的各个层级,各个领域。是一个系统化和全局化的浩大工程。每一项政治体制的改革,都旨在推动社会驻义民主政治向前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008年2月27日,胡锦涛在十七届二中全会上强调:我们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需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绝不放弃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根本。这实际上是在告诉全党、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既要保持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也要善于吸收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先进经验。社会主义愈发展,民主也愈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一定能够不断发展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展开全文]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2002年我国GDP达121717亿元,同比增长9.1%,相比于1978年的3679亿元。国内生产总值曾长达33倍,但是,由于起步低,基础差,底子薄,经济结构不合理。我国经济发展带有明显的粗放性特征,截至2006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占全球纺织服装贸易总额24%,但自主品牌不足产1%,且没有一个世界名牌,我国彩电、手机、计算机、DVD播放机等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便关键芯片却靠进口,我国企业不得不将每部手机售价的20%,计算机售价的30%支付给国外专利持有者,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这一串串的数据让我们意识到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必须找到新的经济发展方式。207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实现未来经济发展目标,关键要在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加快转变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先化升级,这是产系国民经济全局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虽只有一词之差,但是内涵却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增长方式不论如何转变,核心内容在于单纯地追求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和总量的扩张,“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包括单纯的经济增长,而且包括结构的优化,经济运行质量的效益的提高。

      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十七大报告给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了一剂良方,创新发展战略,创新不仅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同时也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十七大报告指出:把提主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放在首位,报谓创新型国家,是指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的基本战略,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从而形成强大的国家竞争优势,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科技是关键,优秀人才是核心,发展教育是基础,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提高国家创新能力,通过来断的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效显著,载人航天,探月工程,载人深潜,超级计算机,高速铁路等实现重大突破。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强劲的动力。

      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这“三个转变”从需求结构、产业结构、要素结构三个方向,指明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具体路径。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对出口和投资的信赖过大,国内需求不足,2006年居民消费率更是降到了36%,成为历史最低点,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迅速传导到我国,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出口重创,沿海大批工厂倒闭,大批农民工返乡,我国经济出现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负增长,为应对这场危机,2008年11月5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措施,会议决定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更加有力的扩大国内需求十大措施,得益于党中央,国务院的高瞻远瞩,中国经济在全球率先实现了企稳回升,中国经济实现了漂亮的V型反转。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一、二、三产业有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农业基础薄弱,工业素质不高,服务业发展滞后等问题。2002年至2006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44.8%上升到48.7%,然而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只有39.5%,服务员从业人员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只有32.2%,不仅大大低于发达国家,也明显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为此必须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和发展现代农业,不失时机的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经济增长呈粗放型,经济效率不高和效益低下,环境压力明显增大,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符,加快转变经济方式,就要在要素结构上来一个大转变,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向现代生产力转化,把节能减排作为重要抓手,抓紧完善有利于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法规和政策,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

[展开全文]

2003年春天中国遭遇了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很快蔓延到全国,“非典”的发生暴露出长期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的尖锐问题,2003年4月,胡锦涛来到广州的群众当中,他鼓励广东要万众一心战胜非典,并提出了全面发展观这一思想。在这之后,胡锦涛先后到江西赣州、南昌等地调研,就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么发展这一时代之问作了深邃的思考。

2007年10月,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系统阐述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科学内涵: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马克思主义历来重视发展的问题,无产阶级政党通过革命掌握国家政权后,必须要集中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路线方针政策之所以得到全体人民的拥护,我们之所以经得起国际国内各种风浪的考验,归根结底在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得到不断的提高,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为此,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善于抓住用好机遇。胡锦涛指出:纵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我国取得的成绩是显著的。从党的十六大到十七大,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突破21万亿,成为世界第四大经济体,2011年,达到471564亿元,一跃超过日本,成为仅此于美国的第二大经济体。坚持以人为本。必须紧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以人为本(指人民群众,就是以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等劳动者为主体,包括社会各阶层人民在内的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就是出发点和落脚点。)马克思主义者历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支发展的决定性力量。胡锦涛指出: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根本含议,就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以人为本,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最终实现人的全面发展。2006年1月1日,延续2600多年的农业税宣告结束,9亿农民永远告别种田缴纳“黄粮国税”的历史。2007年,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享受到了“两免一补”政策。2012年,教育支出预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显示了中央加强教育事来的坚定决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有全面性、整体性,不仅经济发展,而且各个方面都要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十七届二中全会《关于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意见》《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七届四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十七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有协调性、均衡性,各个方面、各个环节的发展要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发展要和持久性、连续性,不仅当前要发展,而且要保证长远发展。)胡锦涛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这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实践。

坚持统筹兼顾。必须坚持统筹兼顾,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深刻体现了唯 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时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党的十七大在强调要坚持“五个统筹”的同时,进一步强调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内际两个大局,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发展,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展开全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我国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不稳定因素,邓小平对于党存在的问题其优虑,他认为第三代领导集体的当务之急要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在1989年5月31日、6月16日、9月4日,邓小平三次同中央几位负责同志的谈话中交代,还有一点,常委会的同志要聚精会神地抓党建设,这个党该抓了,不抓不行了。要整好我们的党,实现我们的战略目标,不惩治腐败,特别是党内的高层的腐败现象,确实有失败的危险。新的领导要首先抓这个问题,这也是整党的一个重要内容。鉴于对苏联,东欧国家共产党和其他国家执政党兴衰的教训的思考,以及世情有、国情、党情的新变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紧紧围绕。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个基本问题,深刻总结我们党建设的历史经验,对党的建设问题进行了新的探索,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自鸦片虞争以来,洋务运动、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等各种救亡图存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带领中国人民经过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相继过多成了第一步,第二步战略目标,中国的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才可以救中国,才可以发展中国,所以,进行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共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领导核心地位,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为此,江泽民强调,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重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1995年11月8日,江泽民在北京视察工作时指出:根据当前干部队伍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在对干部进行教育当中,要强调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全国都要这样做,北京市更要起带头作用。讲学习是前提,要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实践、实践、再实践。中华民族以重视学习、讲究学问之道而著称于世。《庄子.天下》中说到:惠施多方,其书五车。善于学习、能够学习的人物是数不胜数,今天,必须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习先时的科学文化知识,江泽民指出:海湾战争可以说给我们上了一课。如果我们不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军事知识,怎么能懂得高技术条件下的现代战争?讲政治是核心,要坚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政治立场和政治观点,严守政治纪律、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警惕敌对势力的西化,反对分裂主义、抵制封建主义、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讲正气就是要坚持和发扬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与革命气节,讲正气既是中华民族也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下:人生自古谁无互,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传诵的名句:我们党的各级干部主要自觉地树立正气,坚决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作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坚持党的领导、核心就是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党的先进性、必须从严治党、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治党始终坚强有力,治国必会正确有效。从严治党事关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关系党的生命,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问题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革命事业的成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如陈毅在谈到淮海战役时说: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同样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如小岗村,乡镇企业的成功,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因此,中国共产党一定要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坚决反对和防止腐败是全党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不坚决惩治腐败,党和执政地位就有丧失的危险,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加大治本的力度,严厉查处陈希同,王宝森、成克杰等腐败干部,彰显了我们党反腐的决心,增强了人民群众的信心,纯洁了党队伍。

[展开全文]

中国自1986年申请重返关贸总协定以来,为复关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了长达15年的努力,1986年7月10日,中国驻日内瓦代表团大使,钱嘉东代表中国政府正式提出申请,恢复中国在关贸总协定中的缔约方地位,1995年,世茂组织总理事会会议决定,接纳中国为该组织的观察国,2001年11月10日,在多哈召开的世贸组织第四次部长级会议,审议并表决中国加入世贸组织,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成为其第143个成员,表明了中国的对外开放水平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我们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同时,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方位,就是面向世界全面开放,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国家,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要积极与发展各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我国已同世界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贸易伙伴关系,我国的对贸易进出口总额,由1978年的206.4亿美元,发展到1989年的1117亿美元,再增加2002年的6208亿美元,是1978年的30倍,1989年的5.6倍,我国在世界贸易排名中,由1978年第32位,1989年的第15位,再上升到2002年的第5位,多层次,是指对外开放的格局是分步骤、有层次、逐步推进的就是根据我国各地区的具体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沿江、沿边、沿线开放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各种形式,形成了由点到线,由线到片,由片到面全国范围的多层次对外开放,1992年6月,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长江沿岸的芜湖、九江、岳阳、武汉和重庆5个城市,不久又批准合肥、南昌、长沙、成都、郑州、太原、西安、兰州、银川、西宁、乌鲁木齐、贵阳、昆阳、南宁、哈尔滨、长春、呼和浩特共17个省会为内陆开放城市,同时,我国还逐步开放内陆边境的沿边城市,从东北、西北到西南地区、有黑河、绥芬河、珲春、满州里、二连浩特、伊宁、博乐、塔城、普兰、樟木、瑞丽、畹町、河口、赁祥、东兴等宽领域,就是立足于我国国情,对国际商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国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也就是说从开放的内容来讲,不仅仅局限于经济领域,而是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多方面的开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首先是以“引进来”来主,通过积极引进大量的国内急需的资金、设备、技术和短缺原材料引进国外的管理经验来发展壮大自己,取得很大的成绩,成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在“引进来”的基础上,又开始实施了“走出去”的新战略,我国鼓励各种所有制企业“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到境外投资办企业,带动设备,零部件出口和劳务输出,开展带资承包,投资经营、提供无息、低息贷款、因此,江泽民同志强调指出:在新的条件下扩大对外开放,必须更好地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时并举,相互促进的开放战略,努力在“走出去”方面取得明显进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把对外开放推向新阶段的重大举措,是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必然选择,是逐步形成我们自己的大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重要途径。进出口结构不断优化,其中出口商品结构逐步由以粗加工低附加值商品出口为主,向以深加工、高附加值商品出口为主转变。我国自1978年开始积极吸收和利用外资,其中,自1989年至2001年,我国实际利用外商值接投资规模,由33.9亿美元增加到468.8亿美元。增长12.8倍,年均增长24.4%,已连续9年居发展中国家首位,连续五年居世界第二位,截至2002年9月底,累计批准外商投资企业41796家,实际使用外商投资4348亿美元,近几年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签订对外承包工程合同908亿美元,过多成国外经济合作营业额861亿美元,到2001年底,我国已累计批准境外投资6610家,遍及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方投资额近百亿美元,除了承包对外项目外,我国还向139个国家提供了援助。

 

[展开全文]

人类为了衣食住行必须从事生活资料的生产,为此创造了各种生产工具,如石器工具、青铜工具、铁制工具、智能化工具,这属于人类创造了物质文明,物质文明就是人类在经济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即人类改造自然界的物质成果,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改善,物质文明是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为促进社会稳定和发展,人类发明了选举制度、君主立宪制、人民大表大会制度等等。这些都属于政治文明的范畴,“政治文明”这一概念,是江泽民同志首次提出的它是指人类在政治令域中创造的财富,主要表现为社会政治制度和政治生活的改善,政治文明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政治保证,人在有精神需求,中华民族在人类历史上创造了灿烂文明,从《诗经》《离骚》到唐诗宋词再到国粹京剧等等。这都属于精神文明成果,精神文明就是人类在文化领域中创造的财富,即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主观世界的精神成果的总和,包括教育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两个方面,精神文明是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2002年7月16日,江泽民同志强调“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是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进程,是我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全面建设的进程。第一次明确把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三者并列为社会主义建设互相促进的全面进程,要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要做到三个文明一起抓协调发展。推进”三大文明“协调发展,。加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必须始终抓紧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江泽民反复强调:发展是硬道理,这是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战略思想。特别是我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既要保持必要的发展速度、更要注重增长的质量,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要坚持走新型 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由此、成绩显著,比如每秒钟能运算100亿次的”银河-3“型计算机的研制成功。大亚湾核电站的建成,第二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的发射成功等等。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建设民主政治必须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进一步扩大基层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在党的十五大上,江泽民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它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实行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人民法院建立了审判长、审判员选任制度,完善了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行了立审分立,审执分立和审监分立,保证了司法公正和效率,人民监察院全面建立产了住主诉、主办监察官办案责任制。推行了检务公开和监察长接待日,拓宽了为人民服务、接受监督的渠道,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利于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比如,政府机构改革,1993年,为适应市场经要求,搞通并了一些专业经济部门和职能交叉的政府机构,将一部分专业经济部门转化为经济或服务实体,将综合经济部门的工作重点转到宏观调控上来。1998年机构改革在转变职能方面迈出更大步伐,大幅度裁并国务院组部门,精简人员吸编制。国务院组成部门由原有的40个减少29个。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和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承接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三位一体的,互为条件、互为目的、互相促进,正确把握三者的关系,对于不断促进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全文]

     邓小平在党的十三大,提出了三步走发展的战略,制定了20世纪八十年代末,20世纪末,21世纪中叶的发展目标,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提前实现了第一步战略目标,第二步目标逐步接近实现,第三步目标也渐次临近,但第三步战略目标跨度较长,大约需要五十年的时间,完成的难度也很大,为了更好地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以泽江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经过党的十四大,十五大,逐渐把邓小平的三步走,经济社会发展占略具体化,形成了新的三步走上战略。1997年,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江泽民指出展望下世纪,我们的目标是: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部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世纪中叶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这新三步走,是邓小平三步走中的第三步目标的进一步具本化,是邓小平三步走,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发展与成熟。2002年,江泽民在十六大的报告中,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又对新三步走战略中的前两步,作了更为详尽的阐述,他指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这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经过这个阶段的建设,再继续奋斗几十年,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党的十六大提出,新世纪头二十年,全面建设会的奋斗目标,这也就意味着我们的社会要经历从建立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转变,,简言之,就是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转变,经过二十多年的改变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到200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655亿美元,人均达到854美元,提前完成了人均800美元的战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这是一个历史性的飞跃,但也要看到这个时候的小康水平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这还需要经过长期的艰苦奋斗,首先,我们达到小康水平只是刚刚迈入小康社会的门槛,经济总量达到一定水平,但人均水平还很低,2000年人均854美元,与1978年人境均不到250美元的,国内生产总值比较起来,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但与人境外4000美元的富裕阶段,还有很大的差距。其次,我国农村仍有3000多万贫困人口没有解决温饱问题,城镇还有2000万人口的收入处于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2001年我国城镇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37.9%,刚刚超过小康标准的底线向富裕型迈进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为47.7%,基本上属于刚刚入围的小康标准,第三,城市与乡村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社会阶层之间,在收入和生活水平上还存在很大差距,从地区看,东部地区进入小康的比重大,中西部地区则相对较小,据国家统计局分析,2000年末,全国初步达到小康水平的人口是75%左右,这说明还有1/4的人口还没有达到低水平的小康标准,因此,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党中央立足于我国基本国情,提出了一系列重大的战略决策和重大部署,如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城镇化进程,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科教兴国战略等,这对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具有重大意义,江泽民同南的新三步走战略的思想,是在20世纪90年代依据我国国情,面对未来我国社会,如何实现健康快带发展而提出的,它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邓小平关于三步走战略的第三步战略,这一战略思想,不仅对我国进入新世纪后侞何实现快带健康发展,勾画了一幅比较清晰的蓝图,而且,也为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构想提供了依据。

[展开全文]

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论断从根本上否定了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11月,十四届 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蓝图,到20世纪末,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导播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江泽民指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这几个字是不能没有的,这并非多余,建立产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一是在社会总资产中,要保持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的资产占优势,既要有量上的优势,更要注重质的优势,二是国有经济,在产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部门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如涉及国计民生的资源行业,重要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以及其他特殊行业的企业,以及其他特殊和企业,休体、私营等各种形式的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放宽国内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领域,在投融资、税收、土地使用和对外贸易等方面采取措施,实现公平竞争,打破行业垄断和地区封锁,促进商品和生产要素在全国市场自由流动,建立产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必须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部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允许属于个人的资本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要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党的十六大报告进一步提出,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生产要素分配的形式,包括股息、红利、红息、土地收曾任、租赁收入等。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应该大胆利用,公有制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可以采取股份合作制、合作制、股份公司等形式,大力拄进企业的体制,技术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股份制,按照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正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实行规范的公司制度,1997年,国有企业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努力使国有企业,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以及抓大放中小的方针,要求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 济和国有资本,逐步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建立社会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1996年以来,国务院制定颁布了《关于统一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失业保险条例》、《社会保险费征缴暂行条例》和《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职保险制度的决定》等,一系列法规条令,初步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框架。比如:1998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职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明确提出:确保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的工作任务,并建立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

[展开全文]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示示了强硬的态势,遏制中国,制裁古巴,孤立朝鲜,但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俞发明显,以信息技术和生命科学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实现更好的发展是党必须回答的问题,我们党已经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党所处的地位,肩负的任务,自身的状况,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党的队伍总体上是好的,但也存在不同程度的思想僵化。信念动摇和腐败等不良现象,进一步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我们党必须解决好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我们党从容应对关系我国主权和安全的国际突发事件。战胜了在政治、经济、自然等领域出现的困难和风险,成绩是巨大的,问题是多方面、深层次的,如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时政治体制改革,如何解决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等等,都是摆在我们党面前的,必须要解决问题,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坚持与时俱时,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首次提也“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并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生产力是人害社会发展和进步最终决定力量,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写道:“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改造和改革,都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江泽民高度重视科学技术,他指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振兴经济首先要振兴科技。我们要牢记一条道理,这就是没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就没有社会主义义现代化。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大力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保持先进性的根本体现和根本要求,广大工作、农民和知识分子,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要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实施人才战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我们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也是搞好改革开放的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 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江泽民指出: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等。都是民族精神在不同历史时期的体现,是中华民族发展闭环 大的强精神动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这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教育,广泛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必须做好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政治优势。

    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毛泽东 《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党纲,开宗明义地申明:我们党是为整个人害的彻底解放而奋斗的,是代表绝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的。江泽民指出:人心向背,是决定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兴亡的根本性因素。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必有高度关注人心向背问题,坚持一切了为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我们党就能获得取之不尽的力量源泉,我们党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努力让全体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江泽民指出:在整个社会和平和建设发展的基础上,不断使全体人民得到并日益增加看得见的利益,始终是我们中国共产党人的神圣职责。“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创造性的回答:建设什么样的尖嘴猴腮,怎样建设党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深化了关于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展开全文]

      时代 背景:“和平与发展”!20世纪上半叶,进代主题可以概括为“战争与革命”。在此期间,爆发了两次世界大战,并由此引发了许多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和社支主义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疯狂进行核军备竞赛,大肆鼓吹核威胁,时代主题演变为“冷战与对抗”。在此形势下,中国在20世纪60至70年代,曾经认为世界大战不可避免,我们要立足于大打,早打,以至打核战争,但到了70年代中期,世界范围内,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增长,战争力量受到一定抑制,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以电子计算机、空间计术和生物工程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的现代科技革命大潮席卷全球,“冷战”格局开始不断瓦解,并在90年代初完全结束。在这种背景下,经济发展,不仅仅是某一个国家或某一些国家的问题,而是全世界的共同问题,面对世界政治格局,世界经济格局的重大变化,邓小平敏锐地察觉到时代主题已经开始转变为“和平发展”。

      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熟悉外交事务的人常说:中国的对外政策是一贯的,有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反对霸权主义“第二句话是:”维护世界和平“。第三句话是:”加强同第三世界的团结与合作”。事实上,这是在邓小平外交思想下,总结凝练出来的,符合当世界发展大潮流和我国发展具体国情的正确判断和正确主张。1980年,邓小平在《目前的形势和任务》一文中,就明确指出:“80年代,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是在国际事务中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982年,他又进一步指出:”霸权主义还要继续横行下去。但是,他们像过去那样随意主宰世界人民命运的进代已经过去。他还强调:“反对霸权,维护世界和平是我们的真实政策,是我们对外政策的纲领。---邓小平同志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德奎利亚尔时候的谈话。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东欧剧变,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的重大变故,中国作为社会主义阵营中的坚强一员,在经历此特殊时期,党和国家必须要回答,我们该怎么办?我们要到何处去?正是在此情况下,邓小平提出了一系列重要思想和对策,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四句话,十六个字:善于守拙,决不当头,韬光养晦,有所作为。这不是”局部性策略方针“或者是应对特殊形势 的”权宜之计“,这实际上,是闪烁着长期战略性光辉,具有长期战略意义。邓小平外交思还是你的深远影响,在邓小平外交的思想下,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事业不仅在理论上取得了丰硕成果,进一步完善了独立自主和和平外交政策,而且在实践中也取得了巨大成就。为中国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 ,和众多有力的国际合作条件。

坚决捍卫和维护了国家的根本利益。1982年9月,邓小平会见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提出按”一国两制“原则收回香港,经过艰苦谈判,中国政府于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分别与英国和葡萄牙政府,就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签署联合声明,1997年,香港正式回归祖国,1999年,澳门正式回归。积极发展同发达国家的关系,1979年1月,中美正式建交,两国各领域交流与合作稳步发展,逐步缓和同苏联关系,于1989年5月,实现了中苏关系正常化,同日本,西欧及东欧国家的务实合作,有了长足发展。实施积极的多边外交方针,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舞台的多边外交活动,在邓小平外交思想指引下, 中国外交在保持对外大政方针,连续性和稳定性的基础上,不断开拓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的新境界,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前景十分光明,珧战也十分严峻,我们继续和不断创新邓小平的外交思想,深入学习领会其实质内涵,同时,加强外效理论和外交实践创新,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营造更为有利的外部环境。

[展开全文]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历史的选择,是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中形成的。邓小平指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的新中国,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实现现代化,结束文革,推进改革开放,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为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要改善党的领导。20世纪80年代初期以后,邓小平在多次讲话中指出:为了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从思想上建党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重要原则 。毛泽东曾说:不仅组织上要入党,思想上也要入党,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必须加强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邓小平强调,要重点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毛泽东的哲学著作,比如《矛盾论》《实践论》等等。从而,加强工作中的原则性,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努力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他还强调,学习马克思主义要精,要学以致用,在管用上狠下功夫。

      加强党的组织建设!1905年,列宁首次使用了”民主集中制“概念。1927年,中共中央政治局把民主集中制,第一次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第三次修正章程决议案》,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的制度。在大力发展民主,使党员的意愿能够充分表达。1978年12月,针对党内思想僵化的状况,邓小平强调民主指出:民主集中制没有真正实行,离开民主讲集中,民主太少,这种状况不改变,怎么能叫大家解放思想、开动脑筋?要在民主的基础上强调集中,实现全党意志,智慧的凝聚和行动的一致。邓小平提出:必须自觉地坚持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组织服从上级组织,全党必须服从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和中央委员会的原则,民主与集中,相辅相成,内在统一。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党的一切工作的落脚点。毛泽东曾经指出,红军之所以艰难奋战而不溃散,”支部建在连上“是一个重要原因,新时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党的基本路线,以改革的精神改进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内容和工作方式。严肃党内生活和党的纪律,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邓小平认为:认真选好接班人,这是一个战略问题,是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长远利益的大问题,要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提出干部队伍,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方针,用以指导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十二大以后,大批年富力强的干部得到任用。8万多名有知识、懂业务、德才兼备的中青年干部,被选拔到县以上各级领导岗位,有力推动了干部新老交替和干部队伍结构的改善。

    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执政党的党风问题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加强党风建设,就要继续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45年党的七大,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应该具有的”新的工作作风“即,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农牧民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新时期,仍要发扬这三大优良作风,在转变作风上,邓小平响亮地提出了”高级干部要带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的要求,他特别讲到为什么土地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那些很困难的局面我们都能渡过,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干部,党员同一人民群众一块苦,因此,为了整顿党风,摘好民风,先要从我们高级干部整起,反腐败斗争是新时期党的作风建设的重点,邓小平在1992年初南方谈话中,特别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过程中都要反对腐败,对干部和共产党员来说,廉政建设要作为大事来抓,唯有如此,才能做到让群众满意,增强党的凝聚力,更好地实现战略目标。

     重视制度建设!邓小平指出: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怎样才能团结起来、组织起来呢?一靠理想,二靠纪律。组织起来就有力量。对一切无纪律、无政府、’违反法制的现象,都必须坚决反对和纠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加强制度建设方面做了一系列努力,其中包括修订党章、健全党的各级代表大会制度,党内选举制度、党的监督制度,以及干部选举、任免、职务任期,离休和退休等一套制度,给党的建设注入了新的生机活力,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各有侧重,又相互联系,相素促进,是辩证统一的

[展开全文]

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殖民侵略的历史遗留问题,香港和澳门仍分别为英国、葡萄牙占据,作为国内战争遗留的内政问题。台湾仍与祖国大陆处于长期分裂状态。中国共产党始终把实现祖国统一作为奋斗目标和历史使命。”一国两制“就是党为实现祖国统一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针对香港、澳门及台湾问题。毛泽东、周恩来、叶剑英等领导人都曾做过相关表述,”一国两制“的构想最开始是邓小平针对台湾问题提出来的。1982年1月,在会见美国华人协会主席时邓小平首次明确提出”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概念。同年9月,邓小平在会见了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时,明确指出关于收回香港主权问题,可以用”一个国有,两种制度“的方法解决。1984年5月,第六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提出了”一国两制“战略构想并获得通过,从此”一国两制“就成为一项具有法律效力的基本国策,1984年12月中英两国政府签署了《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复行使主权。1987年4月,中国和葡萄牙政府签署了关于澳门的《联合声明》宣布中国政府将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一国两制“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的简称,其基本内容是在一个中国的前提下,祖国大陆坚持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同、台湾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实行高度自治,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体现了国家的统一主权和领土的完整,国家主权是第一位的,是必须坚持的原则性问题,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台湾、香港和澳门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核心。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部分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不变,同时在台8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社会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1984年7月31日,邓小平在会见了英国外交大臣杰弗里。豪时指出:我们在香港问题上,首先提出要保证其观行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 。在1997年后50年不变,他还强调:”我们在协议中说五十年不变,就是五十年不变。我们这一代不会变,下一代也不会变。“在祖国完全统一后,台湾、香港、澳门作为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国防、宣虞、媾和同一于中央政府外,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行政管理、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的终审权,台湾、香港、澳门同胞各种合法权益将得到切实尊重和维护,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同承诺放弃使用武力。邓小平指出:”不排除使用武力,我们要记住 这一点,我们的下一代要记住这一点。这是一种战略考虑。“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香港刚刚回归不久,便 遭遇了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除了特区政府采取的有效举措之外,中央政府及时给予了有力支持。如采取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不贬值,放宽访港游客限制等一系列措施支援,成为香港坚强的后盾,香港在危机中牢牢逿制住了经济下滑,弹旨间香港回归已20余年,20年里香港经济社会有了极大发展。从1997年到2016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3.2%。人口从650.21万人,增长到737.49万人。家庭月收入较10年前增加45%。法治在全球的排名从60跃升至11名。香港在回归后的繁荣绝非偶然,欣欣向荣的发展局面也同时发生的澳门,这得益于中央和特别行政区政府以及人民的共同努力,得益于”一国两制“制度的实行,”一国两制“构想是邓小平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坚持实事求是,把和平共处的原则用于解决一个国家的统一问题,既体现了坚持祖国统一,维护国家主权的原则性,又体现了照顾历史实际和现实可能灵活性,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创造性发展。

[展开全文]

       深秋的北京是一年中最美丽的季节,黄色的银杏树,火红的枫树,整个北京犹如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979年10月30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邓小平在祝词中指出:“新时期我国文艺工作的任务是要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水平,发展高尚的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这是邓小平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概念。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战略地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与资本主义社会强调的私有制神圣不可侵犯和个人主义价值观不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以实现共产主义为最高理想。建设艰险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可以激发人们的生产热情,提高整个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共强大的精神动力和充足的智力支持。邓小平同志指出:不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物质文明建设也要受破坏,走弯路,为了加强精神文明建设,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作出《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高度,强调要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团结全国各族人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思想道德建设!共产主义于想,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道德,集体主义教育。于是想建设是思想道备建设的核心和首要任务。理想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是最高理想,我们要引志人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和为理想而奋斗的精神。邓小平指出:不论是革命还是建设事业,最重要的是人的团结,要团结就要有共同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没有这样的信念,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的信念,就没有一切。爱国主义教育是提高全民族整个素质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理想、信念、人生观、价值观的共同基础。在不同时期,爱国主义有不同的内涵,李大钊、刘胡兰、王进喜、孔繁森,他们生动地诠释了什么是爱国主义。在现阶段,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献身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践,献身于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等。1983提3月30日,自中央”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开展以来,媒体相继报道了模范共产党员将筑英、罗健夫、朱伯儒、张海迪活雷锋朱伯儒和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人的事迹。他们身上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社会主义的时代精神。是实践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楷模,对促进党风和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要求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 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

      教育科学文化建设!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邓小平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 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1977年,邓小平复出后明确表示要恢复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1977年冬天,570万考生走进了曾被关闭十年之久的考场,1978年3月18日,邓小平在全国科学大会上指出:现在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 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引发了会场雷鸣般的掌声。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方针。1995年5月,党中央和国务院召开全国科技大会,第一次正式提出科教兴国发展战略,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和民族素质的竞争,谁掌握了面向21世纪的教育,谁就能在21世纪的国际竞争呢中处于战略主动地位。因此,在教育发害、科学昌明仍是我国社支主义文化建设的长期奋斗目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