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4 11 13 16 17 19 21 a
5 6 7 12 14 15 18 b
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2012年上任五年以来,主席出访29次,累计198天,遍及五大洲57个国家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
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加入“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的发展,在造福本国人民的同时,也造福其他国家的人民。这是中国发展理念与西方的最本质不同,也是在全球治理格局中,中国能够发挥越来越大作用的根本原因。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最大的制造业国家和对全球增长贡献最大的经济体,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但中国秉持和平发展、互利共赢、对外开放的发展理念,尊重各国各民族的历史传统和发展路径,求同存异,不搞侵略扩张、从不恃强凌弱,坚持扶困救弱,深知发展中国家的艰辛和不易,主张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才是未来实现全球治理的正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主席站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着眼实现强军目标、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亲自领导决策推动深化国防和军队改革的伟大实践,阐述了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重大理论观点、重大决策部署,形成了党在新时期的强军思想,引领全军官兵开启强军兴军的新征程。
强国必须强军,军强才能国安。五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抓住机遇,一鼓作气,乘势而上,率领处于重要历史当口的人民军队,突破一系列难点和障碍,实现整体性、革命性变革重塑的伟大实践,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在中国特色强军之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习主席高瞻远瞩、运筹帷幄,着眼解决突出矛盾问题提出战略举措、治本之策,坚持政治建军、改革强军、科技兴军、依法治军,聚焦备战打仗,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强军兴军的战略布局和举措不断丰富完善。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30日下午就推进军事政策制度改革举行第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军事政策制度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保障,军事政策制度改革是对我军的一次制度性重构,关系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关系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要强化使命担当,强化系统集成,强化创新突破,强化军地合力,进一步统一思想和行动,凝心聚力实施改革强军战略,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传承红色基因,是一项系统工程,对于弘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永葆人民军队政治本色,在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中牢记使命、不懈奋斗,奋力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把人民军队全面建成世界一流军队,具有重大深远意义。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
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对此,《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走人才强国之路,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胡锦涛同志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进一步强调,要“把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为党和国家一项重大而紧迫的任务抓紧抓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保证”。
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指向是建设“现代化强国”。作为国家发展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必须与国家发展的战略目标保持一致和协调,为实现这一目标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进入新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把中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个意义上,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强国,也是中国到2020年和到本世纪中叶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