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

650249

2024秋季学期
222人加入学习
(1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课程介绍

一、课程导学

二、课程说明

《管理心理学》是行政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本课程采用朱吉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心理学》一书。开设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使行政管理专业的学员形成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观念,掌握管理心理学的技能和技巧,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管理工作中。

三、教学大纲

第一部分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管理心理学》是专业课模块中的一门必修课。它是研究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和行为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其研究的目的在于用科学的方法改进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效能。本课程将系统而简要地阐述管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方法与技能。本课程课内学时为54学时,3学分。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基础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理论分析管理中存在的各种人际关系及心理现象,从而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1.建立本课程基本知识结构:使学生了解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构成和相对应的理论;对庞杂的国外理论要结合我国的实际深入浅出的讲解;适时地教给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思路和方法,突出重点、难点的解释和梳理。

2.注重学习过程的指导:教师应介入本课程学习过程的诸环节,指导学生作好学习计划、倡导撰写读书笔记、按时完成形成性考核册规定的作业、展开自学、小组讨论,根据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解答学生的问题,实施个别辅导。

3.突出本课程的应用特点:教师要时时把握针对管理实际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所学理论能及时地与实际相联系,积极倡导并重视案例教学。

(三)课程教学要求的层次

在教学要求上分为三个层次:了解、理解、应用。

了解:对知识的涵义有感性的初步认识,能够说出所学知识的具体内容,在有关的问题中再认、识别它。

理解:对概念和原理达到理性认识,即不仅能说出概念和原理是什么,而且能知识它是怎样得出的,它与其它概念和原理之间的联系,有何作用与意义。

应用:通过练习,获得一定的技能,能够用它去解决一些问题。

 

第二部分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分配

《管理心理学》共54学时,3学分

教学内容

课内学时

实验学时

一、管理心理学概述

3

 

二、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3

 

三、社会认知与管理

6

 

四、个性与管理

6

 

五、需要、动机与管理

6

 

六、情绪、态度、挫折与管理

6

 

七、激励与管理

6

 

八、群体心理与管理

6

 

九、组织心理与管理

6

 

十、领导心理与管理

6

 

合计

54

 

 

(二)多种媒体教材的总体说明和教学环节

本课程是一门社会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有许多理论是国外学者们研究的结果,因此,在学习管理心理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用全面的辩证的历史的观点来认识和解决社会主义国家管理中人的问题,要真正体现出"洋为中用”和"古为今用”的原则。强调理论讲授、案例分析、课堂讨论、小组学习以及多媒体教学等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1.本课程使用的文字教材:《管理心理学》,朱吉玉编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1版。

2.在线测验成绩占40%、在线期末考核成绩占60%。

第三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一)课程内容体系

第一章 管理心理学概述

 1.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1.1 管理心理学的概念

  1.1.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1.2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1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1.2.2 我国管理思想和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1.3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和意义

  1.3.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1.3.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意义

 1.4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和方法

  1.4.1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原则

  1.4.2 管理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管理心理学的基础理论

 2.1 人性观基础理论

    2.1.1 人性观基础理论

    2.1.2 人性观理论在管理中的运用

 2.2 管理学基础理论

 2.2.1 管理的含义

 2.2.2 管理理论及其发展

 2.3 心理学基础理论

 2.3.1 心理的实质

 2.3.2 心理现象及其内容

 2.4 行为学基础理论

 2.4.1 人的本质

 2.4.2 人的行为

 2.4.3 近代行为科学的发展

 

第三章 社会认知与管理

 3.1 认知概述

 3.1.1 认知的含义

 3.1.2 自我认知

 3.1.3 社会认知

 3.2 认知规律与管理

 3.2.1 影响社会认知的因素

 3.2.2 社会认知规律与管理

 3.3 价值观与管理

 3.3.1 价值观内涵

 3.3.2 价值观的分类

 3.3.3 价值观的作用
 3.3.4 经营管理价值观

 3.4 归因理论与管理

 3.4.1 归因理论概述

 3.4.2 归因理论与管理

 

第四章 个性与管理

 4.1 个性概述

 4.1.1 个性的含义

 4.1.2 个性的特征

 4.1.3 个性的形成与发展

4.2 气质与管理

 4.2.1 气质概述

 4.2.2 气质与管理

 4.3 性格与管理

 4.3.1 性格概述

 4.3.2 性格与管理

 4.4 能力与管理

 4.4.1 能力概述

 4.4.2 能力与管理

 

第五章 需要、动机与管理

 5.1 需要与管理

 5.1.1 需要概述

 5.1.2 需要的类别和层次

 5.1.3 需要与管理

 5.2 动机与管理

 5.2.1 动机概述

 5.2.2 动机与管理

 5.3 目标与管理

 5.3.1 什么是目标

 5.3.2 目标管理法

 5.3.3 目标管理的作用

 

第六章 情绪、态度、挫折与管理

 6.1 情绪与管理

 6.1.1 情绪概述

 6.1.2 情绪与管理

 6.2 态度与管理

 6.2.1 态度概述

 6.2.2 态度的形成与改变

 6.3 挫折与管理

 6.3.1 挫折概述

 6.3.2 挫折与管理

 

第七章 激励与管理

 7.1 激励概述

 7.1.1 激励的含义

 7.1.2 激励的作用

 7.2 激励理论

 7.2.1 内容型激励理论

 7.2.2 过程型激励理论

 7.2.3 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

 7.3 激励与管理

 7.3.1 激励的种类

 7.3.2 激励的原则

 7.3.3 激励的方法与策略

 

第八章 群体心理与管理

 8.1 群体心理概述

 8.1.1 群体概述

 8.1.2 群体心理与行为特征

 8.2 群体的规范、压力和凝聚力

 8.2.1 群体动力学理论

 8.2.2 群体规范

 8.2.3 群体压力

 8.2.4 群体的凝聚力

 8.3 群体中的人际关系

 8.3.1 人际关系概述

 8.3.2 影响人际关系发展的因素

 8.3.3 处理人际关系的艺术和技巧

 8.4 群体的冲突与沟通

 8.4.1 群体的冲突

 8.4.2 群体的沟通

 

第九章 组织心理与管理

 9.1 组织心理概述

 9.1.1 组织的概念和类型

 9.1.2 组织的结构

 9.1.3 组织的有效性

 9.2 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9.2.1 组织的变革

 9.2.2 组织的发展

 9.2.3 组织团队建设

 9.3 组织文化心理

 9.3.1 组织文化概述

 9.3.2 组织文化的建设

 9.3.3 交叉组织文化心理

 

第十章 领导心理与管理

 10.1 领导心理概述

 10.1.1 领导与领导行为

 10.1.2 领导的功能

 10.1.3 领导体制的演变       

 10.1.4 领导者的影响力

 10.2 领导理论

 10.2.1 领导特性理论

 10.2.2 领导作风理论

 10.2.3 领导行为理论

 10.3 领导者素质与心理

 10.3.1 领导者的基本素质

 10.3.2 领导者的心理特征      

 10.3.3 管理者的个性品质与心理健康

(二)教学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对心理学、管理心理学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和把握,学会用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和心理测量等方法去分析人的心理和行为现象;使学生掌握管理心理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分析人和心理和行为的能力;使学生能熟练地运用管理心理学的概念、理论、掌握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

严格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实施设计方案的要求,对教材中的内容分别达到了解、掌握、应用的程度。

四、考核说明

《管理心理学》这门课程的成绩主要由两部分组成:

  1.在线测验。在线完成每一单元的测验,这一项的得分取决于测验的实际得分。每一单元的测验满分为8分。总共五个单元,因此此项满分为40分。

  2.期末考核。在线完成最后的综合测验,这一项的得分取决于综合测验的实际得分。此项满分为60分。

  学员最后的成绩即为这两项之和。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图文(10)
视频(14)
PPT(13)
考试(6)
文档(4)

学员动态

还没有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