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工程技术

600274

2024秋季学期
427人加入学习
(2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沥青路面应检查验收沥青面层的各项质量指标,包括:路面的厚度、压实度、平整度、渗水系数、构造深度、摩擦系数等。

 

基本要求

(1)沥青混合料的矿料质量及矿料级配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2)严格控制各种矿料和沥青用量及各种材料和沥青混合料的加热温度,沥青材料及混合料的各项指标应符合设计和施工规范要求。沥青混合料的生产,每日应作抽提试验、马歇尔稳定度试验。矿料级配、沥青含量、马歇尔稳定度等结果的合格率应不小于90%。

(3)拌和后的沥青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无粗细料分离和结团成块现象。

(4)摊铺时应严格控制摊铺厚度和平整度,避免离析,注意控制摊铺和碾压温度,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

实测项目

沥青混凝土面层的实测项目有:压实度、平整度、弯沉值、渗水系数、抗滑、厚度、中线平面偏位、纵断高程、宽度、横坡度。

外观鉴定

(1)表面平整密实,不应有泛油、松散、裂缝和明显离析等现象。

(2)搭接处应紧密、平顺,烫缝不应枯焦。

(3)路面与路缘石及其他构筑物应密贴接顺,不得有积水或漏水现象。

[展开全文]

1)沥青路面施工必须贯彻“精心施工、质量第一”的方针,根据全面质量管理的要求,建立健全有效的质量保证体系,对施工各道工序的质量进行检查评定,确保施工质量。同时应加强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实行动态质量管理。

(2)沥青路面施工必须符合国家环境和生态保护的规定。

(3)沥青路面施工必须有施工组织设计,并保证合理的施工工期,不得在气温低于10℃(高等级公路)或5℃(其他等级公路)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况下施工。

(4)应有良好的劳动保护,以确保安全。

(5)沥青路面试验检测的试验室应通过认证,并取得相应的资质。试验人员持证上岗,仪器设备必须检定合格。

(6)必须按规范规定作好各种原材料的试验及配合比设计。

(7)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机械和设备应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等进行认真检查和标定。

(8)所有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原始记录、试验检测及计算数据、汇总表格,必须如实记录和保存。

(9)石油沥青加工及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应根据沥青标号及黏度、气候条件、铺装层厚度确定。

[展开全文]

成沥青混合料的材料是沥青和矿料。沥青材料有道路石油沥青、改性沥青、乳化沥青、液体石油沥青等。

表13-1-1 道路石油沥青的适用范围
沥青等级    适用范围
A级沥青

各个等级的公路,适用于任何场合和层次

B级沥青

(1)高速公路、一级公路沥青下面层及以下的层次,二级及二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

(2)用做改性沥青、乳化沥青、乳化改性沥青、稀释沥青的基质沥青;

C级沥青

三级及三级以下公路的各个层次

沥青路面采用的沥青标号,宜按照公路等级、气候条件、交通条件、路面类型及在结构层中的层位和受力特点、施工方法等,结合当地的使用经验,经技术论证后确定。

对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夏季温度高、高温持续时间长、重载交通及山区和丘陵区上坡路段,服务区、停车区等行车速度慢的路段,尤其是汽车荷载剪应力大的层次,宜采用稠度大、60℃黏度大的沥青。

对冬季寒冷的地区或交通量小的公路、旅游公路宜选用稠度小、低温延度大的沥青;

对温度日温差、年温差大的地区宜注意选用针入度指数大的沥青。

当高温要求与低温要求发生矛盾时优先考虑满足高温性能的要求。

[展开全文]
陈永发 · 2019-04-26 · 沥青 0

重要概念

纵断面:通过道路中线的竖向剖面。它反映路线竖向的走向、高程、纵坡大小,即道路沿中线的高低起伏情况。

地面线:纵断面图上表示原地面高程起伏变化的标高线。它是道路规定的中心线各桩号实测高程的连线。

原地面标高:地面线上各点的高程。

断面设计线:沿道路中心线所作的立面设计线。

设计高程(标高):工程设计中对中心线各点要求达到的高程。

填挖高度:设计线与地面线各对应桩号上的高程差值。凡设计线高于地面线的各桩点,需填土,反之应挖土。


图:路线纵断面简图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内容

道路纵断面设计是根据所设计道路的等级、性质以及水文、地质、土质和气候等自然条件,在完成道路平面定线及野外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完成下面几项工作:

(1)依据控制标高来确定设计线的适当标高;

(2)确定设计沿线各路段的坡长及纵坡度;

(3)设置竖曲线及计算竖曲线各要素;

(4)计算各桩号的设计标高;

(5)计算各桩号的施工高度;

(6)若道路纵坡小于排水要求的纵坡度时,应进行锯齿形街沟设计;

(7)标注交叉口、桥涵以及有关构筑物的位置及高程,完成纵断面图的绘制工作。

道路纵断面设计的一般规定

(1)纵坡度

纵坡度:纵断面上每两个转坡点之间连线的坡度,其计算式为:

i =H/L

式中:i——道路纵坡度,%或‰;H——转坡点之间的高差,m;L——转坡点之间的水平距离,m。

城市道路的纵坡度通常以‰来表示,公路通常以%表示。

纵坡度按行车前进方向规定:上坡为“+”,下坡为“-”。

[展开全文]
陈永发 · 2019-04-25 · 概述 0

方格网式道路网

方格网式道路网,又称棋盘式道路网,是最常见的一种道路网。其干道相互平行间距约为800~1000 m,平行干道之间布置次要道路,将用地分为大小合适的街坊。

这种形式多适用于地势平坦的中小城市或大城市的局部地区。

优点:布局整齐,有利于建筑布置和方向识别;道路定线方便;交通组织简便、灵活,不易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

缺点:对角线交通不方便,非直线系数,即两点间经过道路的实际距离与空间直线距离的比值较大,使市内两点间的行程增加,交通工具的使用效能降低。

环形放射式道路网

环形放射式:是由市中心向外辐射路线,四周以环路沟通。这种形式多为旧城市向外发展而成,有利于市中心对外交通联系,多适用于大城市和特大城市。

优点:中心区与各区以及市区与郊区都有便捷的交通联系,非直线系数小(系数为1.1~1.2)。

缺点:交通组织不如方格网灵活,街道划分不规则,很容易造成市中心交通压力过重、交通集中。为消除这些缺点,分散市中心交通,可以布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市中心,也可根据交通情况,将某些放射干道网置于二环路或三环路,以减轻对市中心的负担。

自由式道路网

自由式道路网:多以结合地形为主,路线布置依据城市地形起伏而无一定的几何图形。我国很多山丘城市地形起伏大,道路选线时为减小纵坡,常沿山麓或河岸布设。

这种道路网形式适用于自然地形条件复杂的区域和小城市。

优点:能充分结合自然地形,适当节约工程造价,线形流畅,自然活泼;

缺点:城市中不规则街坊多,建筑用地分散,非直线系数大。

混合式道路网

混合式道路网:以上3种形式的组合,即合理规划,充分吸收其他各式的优点,组成一种较合理的形式。

目前我国大多数大城市采用方格网式或环形放射式的混合式。

[展开全文]

1.城市道路网指的是各种道路在城市总平面图上的 布局。

2.现有的道路网结构形式主要为:方格网式、环形放射式、自由式和混合式。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文档(22)
视频(30)
考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