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4385

2024春季学期
48609人加入学习
(294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根本任务 发展是生产力

[展开全文]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条件:

1,(世情)

2.(党情)

(国情)’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是在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中出现实际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展开全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含:

《1》邓小平理论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3》科学发展观

《4》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低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展开全文]

1B

2C

3C

4B

5C

6A

7B

8D

9C

10D

11D

12B

13D

14B

15B

16D

17C

18B

19D

20A

21CD

22ABC

23BCD

24BCD

25BCD

26ABC

27BCD

28ABC

29ABCD

30ABC

31A

32A

33B

34B

35B

36A

37B

38B

39B

40A

 

[展开全文]

1C

2B

3A

4D

5C

6B

7A

8A

9B

10B

11ACDEF

12BCD

13ABCD

14ABCD

15ABCDFG

[展开全文]

1C

2D

3C

4A

5D

6B

7A

8C

9B

10C

11ABCD

12ABC

13ABD

14ABCD

15BCD

[展开全文]

1C

2B

3D  

4D

5B

6C

7B

8C

9A

10D

11ACD

12ABC

13ABC

14BC

15BCD

[展开全文]

1C

2b

3A

4B 

5D

6D

7B

8A

9D

10D

11ABCD

12ABC

13ABCD

14CBD

15ABC

[展开全文]

         任务20:4.1新民主主义社会

          专题四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第一讲   新民主主义社会

目录: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结构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

    (一)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过渡性社会形态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时间跨度:新民主主义社会是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然而,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以总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的 过渡性社会形态

      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到191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这段时间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从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完成。

       (二)社会主义的经济成分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中,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

      国这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 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所以,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成分主要的经济成分其实是三种,分别是社会主义经济、个体经济、资本主义经济。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时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三)新民主主义的阶级结构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经济成分相联系,当时的阶级构成主要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力量

工人阶级---社会主义经济

农民阶级---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资产阶级(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 阶级)--资本主义经济

      所心,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工人阶级和资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

      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当时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解决了这一矛盾,才能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新民主主义时期的民族资产阶级,仍然是一个具有两耐性的阶级:既有剥削工人的一面,又有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一面。

       因此,民族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矛盾也具有两重性:既有剥削者与被剥削者的阶级利益相互对立的对抗性的一面,又有相互合作、具有相同利益的非对抗性的一面。对于工人阶级和社会主义革命来说,民族资产阶级作为一个剥削阶级,是被消灭的对象;作为可以接受工人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社会力量,又是团结和改造的对象。

    (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发展前途

社会主义因素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居于领导地 位

      在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 经济上还是在政治 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因素仍有很大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 利于发展社会主底气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并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受到限制和改造。

         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主讲:黄燕秋   审核:梁露艺

                      2021年5月

 

[展开全文]

阶级结构,工人阶级 社会主义阶级 农民阶级 个体经济

[展开全文]

任务14:3.4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专题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第四讲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阐述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 。

       1945年,他在党的七林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把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与党的基本纲领联系起来,进行了具体阐述。

        新民主主义纲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进一步展开和体现,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指明了具体奋斗目标。

     01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

       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休(国家性质)

     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政体(政权的组织形式)

      实行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的”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 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

        02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实现”耕者有其田“,是中国民主 革命的根本问题,也是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基本任务。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双重性质。

      校招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经济成分有五个: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休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通过没收官僚资 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巾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

       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因为: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注意:新民主主义国这不是保护和发展一切资本主义

      在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下,需要保护和发展的资本主义,是有利于而不是有害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是不能操纵国计民生的资 本主义。

  03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即民族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文是民族的

      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的中国气派。

           新民主主义文化 是科学的

      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要求我们:

       对于封建时代创造的文化 ,应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

     尊重中国的历史,反对民族虚无主义,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对古今中外文化,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

      民族虚无主义,是一种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否定民族文化 传统和历史遗产,甚至认为”民族“是虚构的概念,根本否认民族存在的错误观念。

       新民主主义文化 是人民大众的

    文化 工作者要用革命文化 教育和武装人民大众,使它成为人民大众的有力思想武器;同时又要以人民群众的实践作为创作的源泉,坚持 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

                           小结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包括:政治纲领、经济纲领、文化纲领

    主讲:黄燕秋     审核:梁露艺

 

 

 

[展开全文]

如何走进中国工业化到路?

[展开全文]

任务15:3.5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

     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这是由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1、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无产阶级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这决定了城市革命与合法斗争在中国行不通。

     因此,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 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2、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

    这就是要求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必须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为最后夺取全国政权奠定基础。

    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够深入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政权?

1.近代中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各个帝国主义和各派军阀之间进行着持续不断的战争。

      在这种四分一裂和持续混战的状态下,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这为中国共产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

2.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一些地方经历过大革命的洗礼,为革命的进一 步推进打下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中国红色政权首先发生和能够长期地存在的地方,不是那种并未经过民主革命影响的地方,而是在1926-1927两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程中工农兵士群众曾经大大地起来过的地方,例如湖南,广东、湖北、江西等省。这些省份的许多地方,曾经有过很广大的工会和农民协会的组织,有过工农阶级对地主豪绅阶级和资产阶级的许多经济的政治的斗争。”-----摘自毛泽东《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3.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

1916年军阀割据有五个:奉系、直系、皖系、桂系、滇系

4.相当 力量正式红军的 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若只有地方性质的赤卫队而没有 正式的红军,则中能对付挨户团,而不能对付正式的白色军队,所以虽有很好的工农群众,若没骨相当力量 正式武装,便不决然不能造成割据局面,更不能造成长期的和日益发展的割据局面。“----毛泽东

5.中国共产党的有力领导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

     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诞生并持续存在,离不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尽管党在革命初期也走过一些弯路,遭遇过一些失败,但由于 中国共产党能够以马列主义为 指导,并坚持把马列主义同中国国情相结合,切实总结经验教训,最终带领中国人民开辟出了正确的革命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

  1.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主革命发展的客观规律。

     2.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理论,独创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对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在的方法论意义。

 

                 本节课  小结

1、中国革命应该走什么样的道路?

2、中国革命为什么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中国革命为什么能够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 夺取政权的道路?

4、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5、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意义

结合 第二章第一节知识

主讲:黄燕秋        审核:梁露艺

      

 

 

 

[展开全文]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展开全文]

一、新民主主义的形态

[展开全文]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展开全文]

科学发展观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展开全文]

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革命加速推进。

[展开全文]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

二、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