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604385

2024秋季学期
48586人加入学习
(294人评价)
教学计划
抱歉,请联系老师帮您加入课程进行学习

1976年10月,“四人帮”被粉碎,“文革”结束。党和国家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百业待兴,多项改革措施,亟待年富力强且具有专业知识的中青年干部挑起大梁,在邓小平的大力倡导并率先垂范的影响下,以领导干部退休制度为起始,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拉开序幕,1986年9月29日,邓小平指出:”我们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有三条:第一,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第三,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1986年11月,在和日本首相曾根康弘谈话时提出,近期的政治体制改革要向着三个目标进行,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这主要是指干部对的“四化”,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工人、农民、和识分子的积极性,这主要涉及到权力下放的问题。干部制度改革!改革之初,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中存在主要弊端是官僚主义、特权现象、干部终身制现象等问题。在分析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时,邓小平指出: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作风有关,但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方面的问题更为重要,因此,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指出:推进干部制度改革,就是要从制度上根治这些问题,为此,要修改宪法,1982年,1982年两次修改《宪法》。《宪法》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根本原则,要建立人才选拔制度,要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的标准选人、用人。要建立退休制度,1982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建立老干部退休制度的决定》正式标志着废除实际存在着的领导干部职务终身制,同年,为解决党内中央领导机构新老交替的问题,设立中央顾问委员会,继续发挥老同志的余热。邓小平和陈云先后担任中央顾问委员会主任。1992年,中央顾问委员会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正式走入历史。此外,还涉及各级党委,要真正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各企事业单位要普遍成立职工代表大会或代表会议等等具体改革措施。精简机构!改革之前,国务院工作部门多达百个,人员编制达到5.1万人,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清,工作相互推诿。1980年8月,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讲话称,机构人浮于事,办事拖拉,不讲效率,不负责任,不讲信用,公文旅行,互相推诿,以致官气十足。随后,在邓小平的着力倡导下,自1982年开始,党和国家领导机构,先后在1982、1988、1993年集中进行了3次机构改革。合并裁减专业管理部门和综合部门内部的专业机构,适当加强决策咨询和调节。监督、审计、信息部门转变综合部门的工作方式,撤销因人设事的机构,裁减人浮于事部门的人员等措施,精简机构就是要从转变职能入手,按照经济体制改革和政企分开的要求,从机构配置的科学性和整体性出发,贯彻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开展政府工作机构改革。权力下放!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迅速,需要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给予企事业单位更多的自主选择权,所以,需要进一步推进权力下放,在遵循凡是适宜于下面办的事,都由下面决定和实行的原则下,着力解决好中央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党和政府与群众组织三大关系,具体来说,首先要逐步划清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作到地方的政策地方管,中央的职责是提出大政方针并进行监督。其次,在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关系上,要将经营管理权下入到企事业单位。再次,在党和政府与群众组织上,要充分发挥群众团体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作用,作到群众的事情由自己依法去办,坚持政治体制改革,必须采取正确的原则和方针。根据邓小平的相关论述,应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要根据自己的特点,自己国家的情况,走自己的路,不能照抄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做法,要分步骤,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正是在正确方针的指引下,我国的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轰轰烈烈,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

[展开全文]

进行政治体制改革总的目标:

1、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2、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3、发扬社会主义民主,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

 

 

[展开全文]

授课教师

课程特色

文档(1)
视频(31)
图文(17)
考试(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