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科学发展。主攻方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8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坚持科学发展。主攻方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2018年我国发展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协调可持续
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
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
1
1.0分
(4.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 )。
你的答案是C。
2
1.0分
(4.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属于( )的,是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
你的答案是 B。
3
1.0分
(4.2)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你的答案是 D。
4
1.0分
(4.3)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关于采用和平方式变革所有制的设想,结合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 )的方针。
你的答案是 D。
5
1.0分
(4.3)关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你的答案是 B。
6
1.0分
(4.4)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我国社会的阶级关系也发生了根本变化。对于当时我国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化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你的答案是 C。
7
1.0分
(5.1)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 )的特点。
你的答案是 B。
8
1.0分
(5.1)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总方针是:( )。
你的答案是 C。
9
1.0分
(5.2)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其中第一步是( )。
你的答案是 A。
10
1.0分
(5.3)我们在看待和评价改革开发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时,要坚持( )的思想路线。
你的答案是 D。
多选题 共5题,共5分
11
1.0分
(4.1)新民主主义社会中主要的经济成分有三种,分别是( )。
你的答案是 A,,D
12
1.0分
(4.2)1953年12月,形成了关于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完整表述:“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 )、对( )和对( )的社会主义改造。”
你的答案是A B,C,。
13
1.0分
(4.3)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第一步主要实行( ),第二步主要实行( ),第三步是实行( )。
你的答案是 ABC
14
1.0分
(5.1)毛泽东指出,我们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 )和( ),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
你的答案是 B,C。
15
1.0分
(5.3)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得出经验教训主要有六个方面:①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②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③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
你的答案是 ,B,C,D。
单选题 共10题,共10分
1
1.0分
(1.1)马克思主义理论不包括( )。
你的答案是 C。
2
1.0分
(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是( )。
你的答案是 B。
3
1.0分
(1.1)1938年,( )首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命题。
你的答案是 A。
4
1.0分
(1.2)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两次历史性飞跃。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了( )。
你的答案是 B。
5
1.0分
(1.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发生在社会主义进入( )的新时期。
你的答案是 D。
6
1.0分
(2.1)毛泽东思想最为重要的理论渊源是( )。
德国古典哲学
科学社会主义
资产阶级民主理论
马克思列宁主义
你的答案是 D。
7
1.0分
(2.2)中国的民主主义革命以( )为标志,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时期。
你的答案是 B。
8
1.0分
(2.3)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 )都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
你的答案是 A。
9
1.0分
(3.1)近代中国最基本的国情是( )。
你的答案是 D。
10
1.0分
(3.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和领导力量。对此下列配对错误的一项是( )。
你的答案是 D。
多选题 共5题,共5分
11
1.0分
(2.2)下列各项中,属于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的是( )。
你的答案是 A,B,C,D。
12
1.0分
(3.3)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你的答案是 AB,C,D
13
1.0分
(3.4)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的经济成分包括( )。
你的答案是 A,B C,D。
14
1.0分
(3.5)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 )、( )、( )三者之间的关系。
你的答案是 AB,C,D。
15
1.0分
(3.6)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主要法宝是( )。
你的答案是 A,B,C。
广西开放大学,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并为后继所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新学说,是关于社会主义的学说,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解放和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学说,是指引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指南。
马克思主义理论只有马克思需注意才能解决近代的主要问题,
总书记说: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新思想体系。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1.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个重大判断,主要有以下原因
一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社会发展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决定了“我们已经走进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历史性变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显著标志
二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发生了转变。党的十九大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出了新概括,强调“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同时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决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方位”的变化,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学习是为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形成理论成果更加准确的把握,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的革命,改革,建设的历史进程,历史变革,历史成就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
一是中国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而不是别的什么主义,而是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中国化,三是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毛泽东思想是在革命和建设的长期实践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形成的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总书记说,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是指引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1.科学发展观形成条件。
科学发展观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立场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是对科学发展观的集中概括。
3.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科学发展观主要包括六个方面内容:(1)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2)关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4)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关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6>关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此外,科学发展观还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这些重要思想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在内政外交国防领域的运用和展开,它们共同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以理论体系。
4.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实现了我们党在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涉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各个环节,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各个方面,不仅是指导经济建设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各方面建设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发展的理论,而且是指导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理论;不仅是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有力武器,而目是帮助人们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规律的世界观方法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建立巩固的国防、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思想,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理论等等
努力掌握好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把握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和科学内涵,理论体系特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本观点,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核心观点
“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把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同坚持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上升到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高度,上升到党的指导思想的高度,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2.“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内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一个结构完整,内容丰富的科学体系。
其主要内容包括: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会主义政治文明,推讲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建立巩固的国防、加强军队的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思想,坚持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推进祖国完全统一,提出发展两岸关系八项主张的理论等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逻辑关系。
“三个代表”是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互为因果,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是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和前提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则是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目的和归宿。人民群众既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这不仅提出了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而且指明了实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途径。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创造性地回答了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集中起来就是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接续发展,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大理论武器。
三个代表:时代背景:国际环境大变化(东欧、苏联解体)。经济环境大变化。
历史方位变化:夺权 变 掌权 受外部封锁 变 对外开放。出现党员干部道德思想滑坡、组织涣散腐败。
1.邓小平是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公认的享有素高威望的卓越领导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久经考验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
2.邓小平理论的时代背景。时代主题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方面,20世纪70年代美苏两极对杭的冷战格局出现重大变化,爆发世界大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另一方面,新科技革命又推动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邓小平敏锐地提出了和平与发展是真正的全球件的战略问题,中国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在领导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初步探索,但是,实践中也经历了曲折和失误,其至发生过“文化大革命”这样的严重挫折。邓小平等总结了历史经验,并对“左”的错误思想进行了深刻反思,开启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特别是人民群众生机勃勃的伟大创造,为邓小平理论形成提供了现实依据,
3.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可以划分为一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1978年12月-1982年9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了学的历史的伟大转折,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征程十二大明确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核心概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初步形成。第二阶段从党的十二大十三大(1982年9月-1987年10月)。十三大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了系统概括,标志着邓小平理论基本轮廓和框架的形成。第三阶段是党的十三大到南方谈话(1987年10月-1992年初),南方谈话从理论上深刻地回答了当时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走向成熟。
4.邓小平理论的精髓。邓小平理论贯穿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针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为了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邓小平明确提出了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领导和支持了真理标准的讨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成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这一思想路线有力地推动和保证了改革开放的进行,也是邓小平理论的活的灵魂和精髓,
5 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的基本问题,邓小平理论回答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关键是要在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基础上进一步认清社会主义本质。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对社会主义本质作了总结性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为,,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一科学概括,深化了对科学社会主义的认识。
6.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三步走”战略,改革开放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一国两制”,中国问题的关键在党等九个方面,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科学体系。
7.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开篇之作,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基本历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实践中,我们党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规律,坚持不懈地进行理论总结和概括,相继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创立了邓小平理论,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制定了到21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战略,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木理论,基木路线,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
4.科学发展观的形成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深刻认识和回答了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的社会。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王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2.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内容,即“一化三改”
“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有其历史必然性和深厚的理论依据。
3.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4.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和教训。
社会主义改造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社会主义改造也存在着一些不足,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存在改造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工作过粗(行政命令)、形式简单划一(忽视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
5.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956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我国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初步确立。
6.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車大意义。
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为中国当代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1.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鉴戒。
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的很多东西都是学习苏联的,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苏联片面强调重工业建设,忽视轻工业和农业,而我们对于农业轻工业是比较注重的。在处理国家和工厂、合作社的关系,工厂、合作社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等间题上,我们也有自己的特点。毛泽东提倡要进行“第二次结合”,找出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正确道路。从1958年起,我们确立了“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方针。
2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初步探索主要取得了如下理论成果:
一是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这一理论成果主要休现在《论十大关系》报告中,《论十大关系》标志着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二是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毛泽东1957年2月所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报告中。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是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毛泽东提出了一整套“两条腿走路”的工业化发展思路,即重工业和轻工业同时并举,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同时并举,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同时并举,大型企业和中小型企业同时并举,等等。
3.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党领导人民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历史和现实意义:它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它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初步探索留下了深刻的经验教训,即必须始终毫不动摇地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必须正确认识、始终牢牢抓住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不放松,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必须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
为什么要改革?因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如何改革?
胆子大步子稳。三个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立、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外开放。全方位宽领域地开发。正确对待资本主义社会创造的现代文明结果。高度珍惜坚决维护独立自主权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根本方针。其他两手抓:建设、法制、改革开放、惩治腐败。
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坚持一个中国,两制并存,高度自治,尽最大努力争取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寄希望于台湾人民